蠶豆病的癥狀、成因及治療

來源: 菜瓢谷 發(fā)布時間: 2014-11-18 11:19:02 瀏覽: 5350


    蠶豆為豆科植物蠶豆的種子,別名佛豆、胡豆、寒豆、馬齒豆、南豆,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栽培,夏熏豆莢成熟呈黑褐色時拔取全株,曬干,打下種子,再曬干,備用。蠶豆健脾利濕,快胃,和五臟,常用于小便不行、腎炎水腫,膈食等癥。極少數(shù)人可引起蠶豆黃病。

蠶豆病的成因:

    蠶豆含蛋白質(zhì)、磷脂、膽堿等,尚含植物凝集素和巢菜堿,后者是6-磷酸葡萄糖的競爭性抑制藥,為引起蠶豆黃病的原因之一。

蠶豆病的癥狀:

    蠶豆黃病是由食入蠶豆或吸入其花粉,引起極少數(shù)人急性溶血性貧血,癥狀有血色素尿、休克、乏力、眩暈、胃腸功能紊亂及尿膽素的排泄增加;更重者有面色蒼白、黃癟、嘔吐、腰痛、衰弱,其原因是少數(shù)人有一種先天性的生化缺陷所致。

蠶豆病的治療:

    可用鼠曲草、車前草、鳳尾草、茵陳,煎湯飲服治療。內(nèi)服:煎湯或研末,但注意蠶豆性滯,中氣虛者食之,令人腹脹。